目前分類:太極生活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李小龍曾經在與他弟子的對練中叫他伸長腳,並以此長度在地上劃圓,李小龍則站在圈外,確認安全距離後,就開始對他連續猛烈出拳,踢腳,這個老外弟子對於師父的突然攻擊感到非常緊張,左支右絀,一番狼狽後李小龍說:"為什麼呢? 我站在圈外又打不到你,你為何要緊張,身體會如此僵硬?"


 


當經過一番練習,弟子能適應這樣的拳勢後,劃在地上的圈子也逐漸縮小,李小龍仍站在圈外對他佯攻,只是拳頭在他的眼前耳邊,腳在他的鼻尖呼嘯而過,等弟子終於不畏懼,能放輕鬆了也看清楚拳勢,李小龍突然整個人踏入弟子的圈內,他嚇了一大跳,馬上後退跳出。李小龍說道:"你看,危急時,你身體的本能就會自我防禦,移動圈子保持安全的距離,在那之前我在圈外對你的佯裝猛攻,你的恐懼緊張,有何意義,豈不白白浪費身體的能量,而且遮蔽了你的判斷?!"


 


"就算敵人真正進到了圓圈內,而你也不想退或無法向後挪動你的圓圈,那就只有戰鬥了。而保持冷靜,思考如何保持你與敵人之閒的圓圈距離,是戰勝的不二法門。"


 


不管在工作在談判,多少人習於虛張聲勢,讓我們緊張,憤怒,看不清現象而心生畏怯,神經緊蹦。但又有多少對手能真正進到足以傷害我們的圈子裡面?如果我們看清楚對手的意圖,不隨之起舞,他自己也就在威脅佯攻的企圖中筋疲力竭,自討沒趣。


 


"君子安其身而後動,易其心而後語,定其交而後求",閒言閒語到處都有,在臺灣就跟CO2一樣多,唯有站在制高點,好的空氣才會多一點。更不應該讓廉價的閒言閒語如此輕易進入我們的圓圈,浪費我們的精力,干擾我們的專注。"有過則改,無則勉之",共勉吧。
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太極拳本即有形,而能有中生無,與其他拳術之不同者在於反復,及用柔。能反復生纏勁,非在守柔可致,更在知陰陽變化之道。

老子之道非僅守柔,而在知陰陽,知變化乃晝夜現象後用柔。「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,為天下谿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」不識雄性剛強之霸氣,焉知所據者為雌性廣大能綿綿不絕之德,亦或歙鬱之氣?而太極剛柔晝夜之道何在?可在招式變化開闔間,所謂一開ㄧ闔謂之變,往來不窮謂之通 ,可在位置高下,可在年歲長幼。

所謂在位置高下,乃在人身腰胯處分,即把人身當易經之內外卦來打,下剛上柔,或內陽外陰,內健外順,下剛如山如健而有止,上柔如風如地而有順,能虛其身而蕩其手,則脊柱有正中旋轉如木鑽土、有上下擺盪如彈竹,然如無健足止地以為有,何以虛身致氣遊緣督而其動也剛?

所謂在年歲長幼,乃在明內外. 幼者身心為柔,內柔外柔,如日初昇,內柔應佐以外強,煽其初火使其活潑心志,以壯初陽之氣,而使剛柔合體。非致其默默然,若老僧入定,力不逮不足以知剛,安何以知柔順之妙哉?「重為輕根」腿弱肌力不足,何以支身而遊刃有餘?故年幼者剛強以之,不宜習高架太極之拳,以外家拳強健其身為上。及其漸長,陳太恢宏飄逸,可剛可柔,可為青年初學者志。及至中老年, 「物欲加身,喜怒哀樂,慮歎變慹,姚佚啟態」,志堅強者死之徒, 以楊太及其高架太極, 柔身虛志專心,外柔其內剛,可不致身心枯槁,雖未得老子云「專氣致柔能嬰兒」之境, 然亦可有「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」之效。

老子之用在治術也, 坊間之論常在守柔, 是以坤卦觀老子之道而小盱也。王弼其論甚全, 謂其道本於易, 通徹陰陽之辨而成。有無何以相生? 難易何以相成? 長短何以相較? 高下何以相傾? 音聲何以相和? 前後何以相隨? 聖人何以處無為之事,能行不言之教,以致萬物作焉而不辭? 此不啻周武剛柔治理之本? 不異善惡相存相成而海納百川乎! 何時用剛? 何時用柔? 曰在其位與在其時。易經繫詞:「二與四同功而異位,其善不同。二多譽,四多懼,近也。柔之為道,不利遠者,其要無咎,其用柔中也。三與五同功而異位,三多凶,五多功,貴賤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剛勝邪?」可為要, 有無化繁為簡久持而不亂之處世之道? 曰唯以守”謙” 。

世事相對相立而存,能超越天下之是非之善惡之剛柔者為”以虛”,老子至境在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,莊子之所辯者在致超凡入聖,至「無有為有」之「無何有之鄉」。「道隱於小成,言隱於榮華」,太極拳有中生無終究有其形有其榮華,極其臻境者, 其殆不若禪坐以致虛乎?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」,反者,反復也,對於太極反復之道,吾人以為陳太以三脈即中、左、右脈而言,是以全身之勢分以左、右脈為基軸,對著中脈呈∞形外旋,而開展出舒暢的反復外纏。及至楊式廿四簡易套路,他的反復在膝止如山(如前心得所述),而帶動中脈脊柱彷若鑽木於土之內旋。然對於四十二式其以楊式為主兼蓄陳、孫、吳之長,其反復之道實有多種表現, 堪比擬以多種葡萄品種混合釀製而成著名的法國紅酒之王波爾多(Bordeaux), 呈現濃郁豐富多口感的層次及風味。

就以反者道之動而言,個人認為四十二式有三味,即低架,中架和高架之姿,因架勢不同,其中反復之要及所生之感亦不同。

十一月七日, 低架跨大步以豪邁風格進行套路演練。
對於四十二式,不管是觀賞套路競賽或高手演練(如太極皇后高佳敏),似乎皆以低而沈為美,以大腿保持與地面幾近平行方式進行,幾乎是高手必備的風範,下盤之勢剛浸而長,上盤悅而順,儼若君臨天下,吾人雖力有不逮,也一心嚮往之。個人雖以廿四式膝止如山以行反復,六趟拳路下來,是無法像前廿四簡易套路所述得鑽木之功,可動而不窮。廿四式及陳太可愈打愈沈,此四十二式則不然,腰胯雖可滑順,但膝蓋會緊滯,呈現耗損之感。其實這已是習綀這套拳路長久之感,好看、時有王者相,但難感受其養生可以反復長久之道。

十一月九日(至今), 適中步伐、中架,除以膝止並以胯止行拳為要。
單日重複習練八趟下來,已不復耗象。虛上盤,胯一內止而縮,腰隨之而入,身體就跟著轉,左右腰胯反復循中柱內旋,身遂若橡皮筋之繫與鬆。如果說楊太廿四式以膝止如山而反復, 脊柱如木鑽於土。四十二式中架之姿, 其可利胯止,兼以膝止為要而反復, 而如風, 加上廿四式少有之含胸拔背、脊柱上下輪動的上盤動作,則其可如地中生(或升)木,使脊柱舒活,末端若有若無。個人以為中架之勢"處其實不居其華",乃中庸之道。

若以高架且單以折、止胯為要行拳,,適疲憊時養氣之用,個人感受其似如卅七式,但因不熟此套路,容待後話。

「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」。老子治世之道,不僅可安身、立命,亦可做為個人太極學習之道,豈虛言哉!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太極拳的復與恆,快與慢,高與低。

學習之道貴在反復,在於一恆。最近讀到一篇西方關於創新的報導,(創意來自一萬個小時的練習),提及實驗性創新者藉由不斷的試驗與犯錯,刻苦而緩慢地發揮其優點,於我心有戚戚焉,雖言創新,但仍植基於紮實的基本功。驗證於太極,更是一次拳一次功,更覺反復練習於單一拳路之功,遠勝相同時間內打不同的套路。如果時間及體力許可,與其練習八種不同套路不如將同樣的時間花在打單一拳路為優。此法用於陳太尤其明顯。

陳式太極其初行之,似為耗為澀,但勉力反復為之,健其足、空其身,幾趟下來,不僅腰胯,其於脊柱及人身關節處皆可感滑順,節節貫串如鍊珠,狀況好時可體現打坐空靈之感,若黃中通理,正位居體,美在其中,暢於四肢。長跑選手有謂撞牆期,拒之則耗, 迎之踰之則渾身舒暢, 陳太亦然,其功猶殊勝之,而且不需費跑十公里之時間與空間。站椿及打坐亦是反復守恆之道,不耐酸、疲、麻而起身,則不啻門外觀花,未能座進此道一窺堂奧。

太極拳之快與慢,猶樂章節奏之控,是操於演奏指揮者,只有相對沒有絕對。對我來說慢是反復運動之後身體滑順,氣機油然而生的結果,而非練拳追求的過程。陳太比之楊式此點更為明顯,初始行拳速度會稍快,多次往復演練,不耗不躁,招式之開與歙、往反之間仿若纏橡皮筋, 身體一滑順反而會愈打愈慢,架子也會趨沈不浮,跳躍時更趨輕靈。我想與其由外部時鐘決定快慢,不如由身體當下誠實以對,決定這一趟拳的速度。就像誦經,但求字字分明,思源清楚,何繫唸口速度。

太極拳之高與低,猶山土之厚與薄,關係其上草木之繁與否。有人認為低架致澀,易招膝傷,我的體驗是在於明止,時行則行,時止則止,清楚分明,上篇已提,不在此贅述。同上,往復行拳以驗之,是慢而低,身架不高浮。

”復”小而辨於物,”恆”雜而不厭, 雖然難以做到,但值得再三體會與自勉。


緣起: 陳老師教學熱心認真, 謙尊而光, 現正忙於深造攻讀運動休閒管理研究所,承蒙指教,盼吾人以雙週記方式,記載習拳之於身體所感,助其匯整分析,以早日完成碩士論文報告。吾不眛孤漏,於此所載者,乃自我身體直覺,非論太極精妙,亦非論我所感者於拳練後,必能強身易骨,延年益壽也。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楊式簡易太極24式是我太極學習的爁觴,如果以文學做譬喻,陳太飄逸瀟灑,汪洋浩蕩可比莊子的沈潛飛動,那這套簡易24式就猶如孔孟文學的敦厚嚴謹,方正樸實。

雖然名稱為簡易,但覺必得楊太之精要,每一式如果拆開來,定式凝結不動,就是一個站椿,定根、整架、沈氣調息,其實就如同瑜珈的動作。太極除了定式,當然還有行步,而楊太的行步是我熱身後的第一個基本功,除了胯的開闔轉折,我會更去體會每一行步的收胯,及因大腿的用力內縮使之止於膝、而不令其越趾,以做為反復之始,並在邁步時保持如貓之輕盈。整體上對於楊太的腰胯以下的下盤而言,感到是一個如山的止。"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",動靜虛實期能如明。再配合手的延伸動作,如野馬分鬃、揉膝拗步、倒捲肱,柔上而剛下,左右會相隨,往屈可來伸,屈伸交感往往手掌邊緣或虎口或中指或小指,就會有微麻,兩手相近則有抱氣如球感。

以前打24式,因其質樸不華,往往是做為陳式,42式,劍之後準備收功的緩衝,有點像宴會準備結束前上的甜點,並不會多次重覆此套路。因著最近習拳心得的記錄所需,一次連打七八趟,三天下來,一個心得是滑,不僅腰胯且及於脊背,可至各關節處。上身脊柱之於下盤,彷若木攢於土,土深則草木繁。以前楊太只做練習點綴之用,掘土不深,多覺易招滯澀,如此反復連做,當可體會古人所謂入木三分之功。

另一個心得就是上身因行拳所感氣者,在每一招式動作的交替轉移間,如果專心致志,使其意氣不斷,能綿綿不絕,則與靜坐時專注止於鼻尖之細息時,周身之感覺相彷。

另外因拳架低,拳勢開展,與陳太外旋不同,以內旋為主,但久習亦不悶,不遯,可藏可斂,神清氣爽,可靜可動。是簡易,身心安全又可深入的太極套路。

止而巽,動而不窮,乃楊太24式簡易套路之功也。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天氣悶熱,帶著全家出遊參加了一趟花東地質之旅,小女又於途中發燒,接連三天睡眠不安穩及不足,回到台北緊接著又要上班,趁著早起,雖然精神不振,與其躺在床上虛耗時間,決定把不足的睡眠就由打太極拳來彌補。稍事暖身,邊想著要如何記錄太極週記,突然靈光一現,決定發狠把陳氏太極打個六遍。

一般我很少嘗試連續打陳太三次以上,猶其是酷暑,因其拳架低,常需發勁,打個兩趟,既使是冬天,也常是汗流浹背,氣喘虛虛。知道近日勞累,鬆沈處更要放鬆,發勁處就讓身體全權決定,量力而為。打個兩趟已略覺頓滯,但心意已決,就硬著頭皮上吧。結果連續打了七回總共卅五分鐘有餘,而且因著上班時候已至,不然有點欲罷不能。

拳過三趟,其實感覺像跑馬拉松的撞牆期,過了之後腰胯處有如上了潤滑油,不但滯澀感沒了,架子也一趟比一趟低。腰胯的轉折開合,感覺如橡皮筋般扭轉與放開回彈,身體發勁處也愈來愈感舒暢,是以竹子般的彈抖發出。睡意不僅一掃而光,精神更感充沛,上班神情奕奕無睏容。

第二天再打陳太連續六次,亦收同效。精神有那麼些High,多了些熱情,也約了長輩聊天。

第三天熱完身本欲再打陳太,然覺近日雜事紛然,想做的事太多,就去打坐淨念了。

下週如果有空,再試連打三天共十八次以上的陳太,再看如何。不過事情很多,是否如願, 就只能隨緣。


 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承上文, 近來雖然雜事較多,還是完成三天一十八趟的陳太,並且有一天(9/5)還是在近午時分於戶外遮陽處進行。雖然汗流浹背,但打來並不至於令人氣喘吁吁。

這兩週只單練ㄧ味陳太,很明顯的感受其風格的豪邁外放, 瀟灑飄逸。身體外旋纏絲的繞轉可使腰胯更為靈活, 身體輕盈柔軟, 並使內在心情飛揚愉悅而開朗。像聆聽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般, 雖然結構多樣而繁複, 但充滿歡欣鼓舞, 節節向上的氣氛。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太極拳習拳心得(1)
緣起: 陳老師教學熱心認真, 謙尊而光, 現正忙於深造攻讀運動休閒管理研究所,承蒙指教,盼吾人以雙週記方式,記載習拳之於身體所感,助其匯整分析,以早日完成碩士論文報告。吾不眛孤漏,於此所載者,乃自我身體直覺,非論太極精妙,亦非論我所感者於拳練後,必能強身易骨,延年益壽也。

八月十二曰 旋轉太極: 出入無疾,朋來無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。

習拳至今,最大的收穫乃在靈活脊椎,使其宛若算盤珠子,上下堆疊節節貫串。不僅在於上下垂直方向的靈活,對於橫向亦收矯正脊椎位置之用。畢其功者乃在旋轉太極動功之體現。雖是單純的腰胯以"∞"型, 佐之左右移動之立身中正轉動, 然往復之道乃有德(得)知本, 氣機則油然而生。氣機發動初臨之時,全身不住左右搖晃拍打,上下抖動,背脊諸處猶爆竹裂片般聲響,全程歷廿分鐘有餘,待緩緩收功後,頓覺身輕,筋骨若縮,手指若細,胯部於焉若開,表之於外者,則可見之於引頸導脊時全身牽引之流暢, 對於推手更有增胯空間,收"胯增一分,肩長一寸,臂長一尺"之效。

至此方如臨登山之口,已可慢慢感受行拳時身體諸多關節、肌肉之可受控性。然身體乃生生不息之所,筋絡一經解開亦仍是每日俱時調動,其所表現者,如臨睡時似睡非睡中身體的不自覺顫動,又如端坐或站立時, 對於脊柱會有意識或左或右之輕微移動,或上或下呈S型之搖動。此般輕微運動大部分起於下腰命門左近,偶發於上段頭頸銜接處,發於肩胛上下脊段者雖少但亦有之, 然後行之整柱呈彈性活動。如此現象隨著旋轉太極氣機動發動頻率之漸增,其擺盪及拍打身體幅度也隨而漸次縮小。因著脊柱的靈活彈性,似收整脊之效。

敝人體質過敏, 逢季節變換, 鼻腔常感不適, 嘗就醫於某名中醫, 雖已大幅改善諸症如:胸悶、肩緊、鼻頭刺痛等, 然待週期(通常為冬季)ㄧ至, 還是諸症復臨, 然習此旋轉太極動功後, 即甚少復發。又勞累或睡眠不足時, 嘗放鬆背脊, 隨意輕鬆搖擺脊柱, 待"算盤珠子"歸位後, 往往精神可回復泰半。

旋轉太極堪比十二辟卦之始, ㄧ陽來復之復卦。初爻ㄧ陽復始而後由二陽(臨卦)漸升至六陽(乾卦), 氣機發動後身體之拍打會由下往上從腰至肩漸升而趨激烈。而後陰氣初生(天風姤卦), 再依序漸遞至六陰(坤卦), 脊柱之動及身體拍打也隨之漸緩而靜。

p.s.何謂脊椎宛若算盤珠子, 是否可以現代西學論證,或有何運動傷害之可能性,非吾人在此所議也。
旋轉太極動功及引頸導脊請參考吾師詹明樹所著健康至柔太極20式ㄧ書。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265308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_WpETarbH0


逍遙靜篤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